随着微服务的普及,系统问题的定位和解决变得越来越复杂。为了从架构层面更好地了解分布式系统,并快速定位问题,分布式链路追踪成为构建可观测的微服务系统的关键。本专栏分为三大模块,共20讲,涵盖可观测性的基本原理、关键步骤和实践应用。

课程目录如下:

1. 开篇词:如何更好地观测线上系统?
2. 数据观测:数据追踪的基石从何而来?
3. 系统日志:如何成为保障稳定性的关键?
4. 日志编写:如何编写“可观测”的系统日志?
5. 统计指标:解析“五个九”对系统稳定的真正意义
6. 监控指标:如何通过分析数据快速定位系统隐患?(上、下)
7. 指标编写:如何编写出更加了解系统的指标?
8. 链路监控:为何对系统而言必不可少?
9. 性能剖析:如何补足分布式追踪短板?
10. 链路分析:除了观测链路,还能做什么?
11. 黑白盒监控:系统功能与结构稳定的根基
12. 系统告警:快速感知业务隐藏问题
13. 告警质量:如何更好地创建告警规则和质量?
14. 告警处理: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?
15. 日志收集:ELK如何更高效地收集日志?
16. 指标体系:Prometheus如何更完美地显示指标体系?
17. 链路追踪:Zipkin如何进行分布式追踪?
18. 观测分析:SkyWalking如何把观测和分析结合起来?
19. 云端观测:ARMS如何进行云观测?
20. 运维集成:内部的OSS系统如何与观测相结合?

本专栏旨在帮助开发人员、测试人员以及运维人员提高系统的可观测性,减少低效劳动,使工作更高效。无论你是哪方面的专业人士,提高系统的可观测性都将为你带来极大的帮助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